

一、采样点和采样对象的选择
可参照第三章第三节“二、定点采样”和“三、个体采样”中相关内容。
二、采样时机的选择
采样时机的选择原则首先要满足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即采样要采到工作场所空气中待测物的最高浓度。其次,要根据职业卫生调查和评价需要,即由检测目的确定采样时机和频率。也要考虑工作场所的工作情况、管理水平、职业卫生条件、环境条件和气候季节等。
三、采样频率
采样频率一般根据采样检测的目的、待测物的毒性及其对健康的危险度、工作场所的工作情况、管理水平、职业卫生条件、环境条件等来确定。对于工作场所的日常检测来说,毒性及对健康危险度大的毒物,采样频率要高;管理水平、职业卫生条件好,空气中待测物浓度能保持在容许浓度以下,这样的工作场所的采样频率可以降低。
四、采样时间
1、对于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检测,要求采样时间最好是整个工作班,或者涵盖整个工作班。
2、对于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是15min的加权平均浓度,采样时间为15min;对于采样时间短的采样方法,可在15min内采样2—5次,以测定的平均浓度作为检测结果。
3、最高容许浓度的采样时间应短,不超过15min。
4、采样时间的长短还依赖于测定方法的灵敏度及空气中待测物的实际浓度和采样流量等。
五、采样效率
影响采样效率的因素如下:
1、待测物的理化性质
2、待测物在空气中的存在状态
3、吸收液的吸收容量和吸附剂的吸附容量
4、采样流量
5、采样现场的环境条件
六、采样过程中的误差
(一)采样设备器材带来的误差
1、收集器
(1)空气袋、注射器在使用前应用清洁空气清洗。
(2)固体吸附管在使用前应进行活化处理,空白值小于方法空白样品值。
(3)液体吸收管应清洗干净,吸收液符合要求,空白值小于方法空白样品值。
(4)采样夹应清洗干净,滤料空白值符合要求,小于方法空白样品值,否则应用酸碱或有关试剂处理滤料。
2、采样器
(二)采样操作造成的误差
1、采样装置漏气导致采样体积测量比准确。
2、采样操作中的污染。
3、空气采样过程中吸收液的损失。
4、采集的有害物质的量超过空气收集器的吸收容量或吸附容量。
5、使用错误的采样流量。
6、空气采样时,通常是不容许在空气收集器前面连接塑料管或橡皮管等,因塑料管或橡皮管可能吸附待测物或与待测物发生理化作用。
(三)样品的运输和保存过程中带来的误差